出火車站後,便前往詮興租車行取車,老闆娘隨車附上了花蓮市的地圖指引,我稍稍問了方向後,便騎車上路囉。從中山路到中正路,緩緩前進著,看到好多原本只出現在地圖上的店家,開始在腦袋裡建立出自己的方向感。

經中正橋、中美路後,我仍直直前進,沒想到就這麼騎過頭,掉頭往回走時只好不斷東張西離尋找可能通往松園別館的道路,原來在大轉彎處會看到「自來水公司」的指標即是通往「松園別館」的道路。




園區裡大量的松林、日據時代軍事建築物、及寧靜,因著這些歷史所散發的氣息,是松園別館的特色。也因此成為花蓮旅遊景點之一,不過造訪花蓮已第三次,卻在這一次才有機會到此一遊,總算一見其真面目的。

「松園別館」為花蓮縣最完整的日據時代軍事建築物,全館建物共有四棟,主體建築為「折衷主義」形式的磚木、鋼筋混凝土混合之二層洋樓建築;所謂「折衷主義」形式建築是指松園別館建築主體為巴洛克風格形式,一、二層皆設拱廊,屋頂則是覆蓋日本式瓦頂,這種兼具東西合併的建築風格,便是「折衷主義」的代表。上圖為「松園別館」前棟,坐西北向東南的二層樓房,除軍事公務用途外,兼具廚房、伙房、洗衣間、睡房等宿舍設施;建築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資料出處:花蓮縣文化局

*
旅人們吶,這是我們熟悉的松園別館,我們眼裡的松園別館。

記得我當時當下心情是有些許複雜的。看著松園別館裡隨飯店民宿小廂型車而來的人潮,我是不慣也不喜歡有著許多人的景點的,幸好是一個人,我隨意在樹下漫步著,東走走西看看,拿起相機按下快門,快門聲總令我愉悅。

陽光的熱情與松園別館的人潮相呼應著。旅遊的人潮,攝影的人潮,都是。暫時消失了,屬於松園別館的寧靜。


轉身上樓,餘光瞧見門牌。


你看到了哪些字?或著是窗外的哪些風景?


看著女孩在拱廊攝影後的身影,我候著她入鏡。旅人的腳步,也許我在別人的眼裡,也像她一樣:)


有沒有一種,時光停留了的感覺?





上兩張圖為「松園別館」後棟建築,為日式木造住宅形式,因常年荒廢且為木構建築,致使損壞嚴重,保存現況較差,現為松園餐坊。


位於主棟東側後方的日式木造公用宿舍住宅,為全園區唯一全木造建物,現為「松園故事館」;據說日軍指揮官即是在此自裁。看到說明時,我承認我心裡還真有點毛毛的,不過有歷史的建物都會有一些故事吧,這麼一想,心裡也就舒服了點,不然,我怎麼還拍得下去.......


有點兒像童畫書裡想像中的小矮人的家、巫婆的家、三隻小豬的家…在我的想像裡,它們應該都是長這個樣子吧:p


它,過去的模樣。



植物攀爬著,陽光自縫隙閃耀,是不是也很很吸引人?


光與影的遊戲,無論是清晨、正午、黃昏時刻,都不斷地在此上演著。



在我在松園別館裡悠閒拍照時,發現在販賣館旁有個大姐在做手工藝(原諒我不曉得怎麼形容),走近一看,她正用琉璃珠串成項鍊、吊飾、手環、耳環等飾品,詢問之下,才知道這些琉璃珠都是她們的工作坊所燒製的,也會給其他地方做飾品用。

我在旁邊觀看,拍了幾張照,聆聽著老師與其他旅人的談話。原來,這每一顆琉璃珠都有名字,大多都是原住民的圖騰或樣式,不同的圖騰代表著不同的意義。想起了去蘭嶼時未買到美麗黑紅白的圖騰飾品,所帶來的遺憾,我悄悄地看著,然後挑了「勇士」與「生命之歌」兩種琉璃珠,請老師幫忙串成手機吊飾。

「勇士」送給現在我身邊那位「勇士」;「生命之歌」則留給自己,提醒自己無論何時都要享受這首「生命之歌」。

*
在這裡,開始了因著自己出來旅行,所收到的驚訝與佩服的眼光(多少是阿姨們),還有被誤認為跟她們同一團XDDD

但對於自己騎車到某個地方、旅行,當時的我卻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值得佩服或有多大勇氣的,或許是在網路上看過更多人做過我不敢自己去做的事吧:)

但看著旅行團的人們到達景點被放下車,時間一到被趕上車的行程,對於這麼不受控制、也不願受控制的我而言,未來還是繼續自由行的好,這樣才能一點一滴將眼裡的所有都存進腦海裡、相機裡。


如果你造訪松園別館遇上了老師,別忘了去瞧瞧那些美麗的琉璃珠,還有它們所代表的意義吧:) 如果你對燒製琉璃珠有興趣,老師的工作室也有DIY教學哦。

李幸古力(老師)
電話:0987-451-706
網誌:http://blog.yam.com/lisinkuli321

*
名稱:松園別館
地址:花蓮市水源路26號
電話:03-8356510
傳真:03-8356475
參觀時間:週一至週日上午9點至下午10點
導覽服務:採傳真、網路或電話預約申請
餐飲服務:提供簡餐、蛋糕、果汁、紅茶等
網址: http://www.pinegarden.com.tw/

*
類別:閒置空間再利用 ( 歷史建築 )
行政區:花蓮市
層級:公有館舍
館藏重點:日據時代軍事建築及百年松林

arrow
arrow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