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2620
三貂角燈塔逗留了一會兒之後,我們便準備折返回福隆參加福隆海洋音樂季這個年度大活動!


回程的路上,還發了個小插曲,就是S突然發現他的球帽不見了,兩個人停下了車東找找西看看,翻了包包又找了機車車廂,開始懷疑起是否在雙溪用午餐的時候就不見了,甚至還拿出相機看有沒有拍到帽子的最後身影.....

可能會有人心想:不就是一頂帽子嘛,再買就有了呀!不過,當我聽到S嘴裡嘟嚷著:「有點難過」,我就知道事情有點大條,沒找到帽子看來有人會難過很久,而且接下來的旅程一定玩不開心。

最後最後,我們當然還是找到帽子了。就在三貂角燈塔裡頭的某張桌上,一定是我們進到裡頭參觀時,順手就拿下帽子顧拍照了XD...

p.s 是什麼帽子那麼愛? 就是某人最愛的壘球隊的學長送的帽子,獨一無二滴,當然很珍貴囉!:p


找到帽子,當然又可以很開心地玩耍啦!回程,我們繞近了這個靠海的「卯澳漁村」。

停下機車,我們各自拿著相機悠閒地拍照去…還記得當天炎熱的好天氣,繞進了卯澳小村中,陽光下的綠意,小村是寧靜的,讓人不自覺就放輕了腳步,放慢了速度,深刻一不小心破壞了。

DSC_2622
轉了個彎,我們發現了這石頭厝。即使沒有事先做功課,仍能看出這棟石頭厝應該是過去富有人家所擁有。回家查了資料,才知道這是卯澳最具代表性「吳家樓仔厝」。

石頭厝是東北角漁村的代表性建築,在卯澳隨意走動,仍可看到不少用石頭砌成的屋厝。卯澳的石頭厝是「就地取材」的最佳典範,石材是來自海岸的砂岩,屋架取自後山的竹材,屋頂在過去多以野生茅草鋪成。

早期村民興建石頭厝時都是由左鄰右舍的親朋好友互相幫忙來完成,唯一的花費就是打石師傅的工資了,通常我們可由石材加工的精緻以及石砌的形式來看出屋主的經濟能力。

DSC_2623
「吳家樓仔厝」曾經是酒家、撞球間與碾米場的二層樓厝。

DSC_2625

DSC_0599
居民種值的蔬果,為冷色調的石頭屋帶來了綠意與生氣:)
DSC_0602

DSC_0604
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發現「吳家樓仔厝」真的頗大。

DSC_0603
風光過後,大戶人家的氣派只剩景像可追憶了。

DSC_0600
從牆面可以看出其建築的工法為人字砌法建築型式

卯澳的石頭厝大致可分成三種不同的格局與砌法,第一種型式為一條龍、亂石砌的格局,這是最普遍也最經濟的方式,特點是屋脊成一直線,有兩個門,牆面以大小相近的自然卵石或粗略打鑿過的石塊組砌而成,頗具粗獷之美。第二種型式是單伸手、水平砌的方式,先將石頭打鑿成高度相當的石條,再一層層水平疊砌而成,牆面簡潔有序。第三種三合院式的人字砌法建築型式,不論技巧、強度、費用都較高,牆面以加工過、大小等長的石塊斜倚約45度疊砌而成,灰縫曲折交織如「人」字,頗具特色。

DSC_0594未
此角度可以看到兩邊為水平砌的方式,中間則為人字砌的方式。


DSC_0595

DSC_0596


DSC_0592
離開了卯澳漁村,我們繼續悠閒騎車前進。

看著一路上海邊皆有著褶皺式的平台,忍不住要求S停車讓我拍拍照。後來才知道,這些都是「海蝕平台」,東北角的地形變化多端,有海岸平台、岬灣、港灣等,再細細觀察,其地質有許多可以好好欣賞與讚嘆之處。

而在三貂角附近有廣闊的海蝕平台,而在卯澳附近則可見到小褶皺構造(東北角地質專區)。

DSC_0591

DSC_2619
很美吧,這漁村以及這籃色海岸。東北角實在值得一去再去呢:)

*出遊日期:2010/07/10*

【延伸閱讀】
1.跟太陽說早安—築夢生態園的卯澳社區
http://www.homeland.org.tw/homeland/06-3-3.htm

2.卯澳石頭古厝建築之美
http://www.necoast-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4000476

3.石頭屋建築…
http://tw.myblog.yahoo.com/maoao_net/article?mid=70&sc=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