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颱侵台前,我又返回南部(上次八八水災我人也剛好回南部,真的都太剛好了點),看著外頭的好天氣,前往外婆家用餐的同時,背了相機一同出門,騎著單車,繞過幾個路口,電姬戲院就在眼前囉!


電姬戲院是由麻豆望族陳福德所建,開業於一九三七年,最初名為「電姬館」,是台南縣曾文區與北門區十二個鄉鎮中最早的戲院,總共二百八十多坪,九百多平方公尺,花費日幣兩萬五千元,是當時麻豆最大的建築。電姬戲院的規模在當時是屬於二級戲院,和台南的赤崁戲院相當。一級戲院台南才一家,就是延平戲院(前身是宮古座戲院)。


電姬戲院建築上頭的三個圓框,分別寫著「電」、「姬」、「戲院」等四個字,至今清晰可見;兩側嵌有七隻石獅立體浮雕,象徵每週七天都放映電影,全年無休。


站在對街為它留影;走近、仰頭,想像當時戲院榮景。

電姬戲院建立時期約是戰後至民國五十年左右,恰好於電視出現之前,這十幾年的黃金時期,電姬戲院幾乎天天客滿,一個戲團檔期約10天然後再換另一團。那時的大夥身沒什麼娛樂,戲班特別多,好幾百團戲班,大家除了工作之外,看戲便是最大的娛樂。


舊時的售票口。上頭的時間與票價,似乎是曾有人到此取景而重新佈置後留下的...

電影方面,早期是無聲電影,再來是有聲黑白電影,爾後為七彩伊士曼彩色電影。初期演改良劇和默片為主,默片上演時由辯士解說劇情,生動解說方式吸引了許多有錢有閒的人前往觀賞,是麻豆當地主要的娛樂場所,演出戲碼以歌仔戲為主。光復後日本電影進來,當時是戲院的黃金時期,戲院都客滿,連舞台後的銀幕都有人看。

光復後改名「電姬戲院」,第一齣戲是上海拍攝的「山伯英台」,布袋戲、改良戲和台語片也曾興盛一時。一九六0年間,電視普及後,歌舞團表演的歌舞劇和脫衣舞曾使電姬戲院迴光返照,但仍敵不過電視的普及。

與現代街道比鄰而居的電姬戲院,在興中路上不顯得突兀,它就這麼一直與我們共存著。我們沒有遺忘它,但我們也沒有記起它...

陳家的子孫眾多,現在也無法定言此處將會被永久保留,也可能會面臨到拆除的命運也說不定。只希望這風韻猶存的電姬戲院能被完善地保存下去...

(部分資料引用自南瀛總爺藝文中心)


※更多關於電姬戲院的照片(請點此

※景點資訊※
名稱:電姬戲院
地點:台南縣麻豆鎮中山路112號

※台灣老戲院特輯※
《北縣。瑞芳鎮》愈夜愈美,九份老街、昇平戲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