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指導教授與監督教授的差別
Advisor versus Supervisor
Advisor versus Supervisor
劉明毅 王新台
論文指導教授的英文詞為thesis advisor,advisor指的是提供建議之人,當研究生有提問時,指導教授會根據其學術經驗提供研究生學術上的建議;一個好的學術環境,發問的主動權是在研究生這一方,指導教授的主要角色,在教導研究生如何提出好的研究問題,而指導教授的責任在於提供好的學術建議給研究生。如今在台灣,指導教授的角色在多重因素,如功利取向的學術環境、指導教授工作太忙、學生太被動的影響下,導致指導教授變成研究生的監督者(supervisor),缺乏讓研究生提出好的研究問題的機會,指導教授疏於提供好的學術建議,總是直接下指令給研究生完 成指導教授既定的目標,導致高等教育逐漸走下坡。這樣的轉變對學術的良性發展相當不利,值得我們提出來討論。指導教授要接受研究生的諮詢,在研究生進行求學及研究工作過程中,解決研究生所面臨學術上的疑難,並引導研究生走向創造性的思維。愛因斯坦曾說過:「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然而,現在廣設研究所大量招收研究生的政策下,指導教授的負擔重了許多,對研究生的指導也陷入力不從心,試想就在研究所大幅招收研究生的時代,指導教授是否真的能指導一大群研究生,仍能充分扮演好一個稱職的指導教授?很顯然的答案是否定的。
研究生若能秉持讀書只能供給知識的材料,仍能靠多方思考來融會貫通,尚能獨立並充分利用自己所知道的,成為喜歡思考的研究生;或將研究操作技術放到前面去,思考不妨留在後面,成為一個熟悉操作技巧的研究生。最不堪的情況是指導教授會在分身乏術,或在研究生欠缺研究熱情的情況下,成為研究生的監督教授,研究生的每一個學習歷程, 都在老師的口令下去執行,完全聽命於指導教授。當今,有人批評研究生的程度低落,除了指出研究生入學錄取率太高,修業中淘汰制度不夠嚴格外,其實監督教授多過於指導教授的氛圍,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因素。基本上,一個未開發思維的研究生是需要指導教授來啟發他,指導教授要避免成為監督教授,對研究生的成長會較有幫助;當研究生素質太差或無心學習,指導教授無奈要成為監督教授,又何其不幸!
當今是有不少指導教授患苦於必須扮演監督教授,莫非是功利取向的學術環境,教授們被要求有各種業績及不當的評比方式;指導教授必須仰賴研究生,在短期內交出研究計劃的研究成果,直接下達指令通常較容易達成既定目標,但是研究的深度通常只能保留在指導教授的腦海,研究生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就被忽略了。
倘若研究生求知的環境,能開放出一個自由思考及高自主性的氛圍,這應該是一個較理想的學術追求方式,研究生的訓練應該不要侷限於“老師說”那一套。至於如何來對待學習熱誠低落的研究生,指導老師在繁忙的工作中,根本不需要替研究生做他(她)該做的事,不必患苦於抱怨研究生太過於依賴及低落的學習效率,指導教授訓練研究生的成就不該以件數的多寡來評斷成果,而是要以培養出優秀的研究生為最終目標。
譚普爾曾說過:「不管你喜不喜歡思考,人類就是因思考而存在。」指導教授在有限的時間及精力下,如何有效率的激發研究生,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及獨立判斷的人是最重要的,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更是指導教授終其一生最值得驕傲的。總之,提升科技發展就需要優秀的人才,賀蘭德曾指出:「問題不在於一個人知道多少,而在於他如何利用自己所知道的。」指導教授要回歸到指導研究生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遠離主導學生成為唯師命是從的落伍模式,因為人最可貴之處就在於具有創造性的思維。
劉明毅 成大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
王新臺 成大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參考文獻:
1. 劉明毅 (1997) 探討年生產百篇SCI學術研究報告的秘訣。成大醫訊8(9): 11-13
2. 劉明毅 (1999) 師之教永遠的至寶。成大醫訊 9(11):11-15
3. 劉明毅 (2000) 等待成熟、享受喜悅。成大千禧勵人獎20
4. 劉明毅 (2005) 永不妥協的真誠是科學進步的原動力。科技報導12月15日第8版
5. 劉明毅 (2006) 科學研究不該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科技報導1月15日第19版
6. 劉明毅 (2006) 教育出獨立自主的研究生。 科技報導3月15日第14版-15版
引用自Lin's Blog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