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竹市政府外拍完照之後,正對著新竹市政府的中山路上,發現了一棟特別的建築,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囉!仔細在外頭瞧膲,發現這一棟是新竹市消防博物館。
建於1936年的新竹市消防博物館,前身為新竹市消防局,目前是全台唯一的消防博物館。建築是由二層的消防辦公大樓及約六層樓高的瞭望鐘樓所構成,在當時這棟建築物是全新竹市最高的建築。
站在樓頂可以將全新竹市的景觀盡收眼底,若發現任何火災,便可透過設置在牆內的傳聲筒,將最初的情報報與在一樓的值勤人員,以掌握最佳契機,盡速出動滅火。
館內六層樓高的警鐘,相當特別,是目前台灣僅存的鐘樓之一。
消防博物館不僅有展示消防文物與歷史的功能,也具有各項防火救災的教育功能,館內有展示各個時期的消防器材,也有煙霧體驗室、滅火體驗區、消防設施操作區、多媒體放映區及CPR教學區等,規劃地相當不錯哦!
目前分類:新竹縣市(遊記) (13)
- Aug 04 Wed 2010 20:31
[ 新竹/北區 ] 新竹市消防博物館
- Jul 16 Fri 2010 17:07
[ 新竹/北區 ] 新竹州廳(現新竹市政府)
從新竹火車站前出發,往中正路一直走,經過了迎曦門,再待中正路步行約10分鐘左右便可以看到新竹州廳,也就是現在的新竹市政府。興建於臺灣日治時期的新竹州廳,是臺灣新竹市的古蹟之一,保存至今。
正對著中山路的新竹州廳,前方的寬闊的馬路,使得建築物看起來更加宏偉氣勢。下午時分,似乎沒有什麼洽公人員進出,讓我樂得自在地在附近拍拍照:)
新竹州廳始建於1925年(大正14年),於1927年(昭和2年)11月26日完成上棟儀式啟用,1932年(昭和7年)再擴建入口門廊部分。1946年新竹縣政府成立,沿用州廳做為辦公廳舍,1982年新竹市改制為省轄市,州廳建築轉做市政府辦公廳舍至今。
新竹州廳採西洋建築風格,為二層樓紅磚建築,以「ㄇ」字形平面以加強磚造建築物,地板與橫樑主要使用鐵筋混凝土,兩個坡式斜屋頂由木屋架組立而成的木架瓦造斜屋頂,屋面材料使用日本黑瓦。
- May 20 Thu 2010 07:50
[ 新竹/東區 ] 線條簡約,新竹公賣局
造訪完市政府附近幾個建築後,最後要前往的是辛志平校長故居,在路上發現了「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目前為台台灣菸酒公司的新竹營業所。
日據時期的「專賣局」,是日本殖民台灣時期重要的經濟機構;所謂「專賣」,就是指商品由政府獨家銷售,禁止民間販售,政府掌握所有的貨源,制定統一價格,由於這些物品都是民生必需品,因此專賣利益豐碩,也成為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Tony的人文旅記,2007)。
日昭和11年(西元1936年)遷入新廳舍現址,並升格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成為新竹地區的菸酒直營中心。民國36年改名為臺灣菸酒公賣局新竹分局,不再經營食鹽,只賣菸酒,成了名符其實的菸酒專賣局(參考資料2)。
在建築風格上,「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是棟以水平線條為主軸的建築物,建築師之建築風格受現代主義影響,去除不必要的裝飾,外觀顯現簡潔優雅,在當時可說是極先進的建築成品。不若過去於老街常看見的巴洛克風格,窗戶以簡單的長形窗為主,沒有華麗的雕飾,只在大門入口之出利用厚重的仿假石襯托出建築物的莊嚴氣派;石柱上有些微的幾何裝飾,就是屬於古典樣式的建築風格。(參考資料2)。
參考資訊
1. Tony的人文旅記 [新竹市].新竹市役所.護城河.新竹州圖書館.竹塹城迎曦門.新竹專賣局
- May 18 Tue 2010 11:50
[ 新竹/北區 ] 隨性漫步,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於1933(昭和8年)年建造,座位約五百人,昔稱「新竹市營有樂館」,為全台第一座具有冷氣設備之歐化戲院,其建築形式融合古羅馬與阿拉伯建築風味,是日本殖民政府後期二次大戰前,展示國力之公共建築之一。
1945年光復後,有樂館改名為「國民大戲院」。除了播放電影外,並舉辦過音樂會及入伍徵召等各種活動。因位在中正路商業區地點適中,每遇到好片上映,必定車水馬龍。直至1980年,戲院在縣、市分家後,經營情形不僅面臨縣市財產糾葛,同時在娛樂媒體推陳出新下,漸漸禁不起市場考驗,終於在1991年暫停營業。
1999年三月八日開工整修,2000年五月二十一日影像博物館落成啟用開館營運。影像博物館的成立,不僅做為電影文物典藏、展示、播放、研究及教育推廣等之用,並提供另類表演空間與影像歷史文化體驗,形塑市民共有、共享的影像空間。
--
這一天午後的新竹漫遊,走在中正路上,發現了位於熱鬧街上的影像博物館。其建築吸引了我的目光,一個人的漫遊嘛,所以想去哪就去哪囉,就到影像博物館裡看看(不過忘了拍照啦)。
館內的展示空間裡陳列了許多少見的各時期照相機、攝影機、放映機等,像是35釐米手搖式電影放映機、台製客滿牌35釐米放映機,還有攜帶型16釐米放映機、八釐米攝影機、瑞士16釐米攝影機、用於戰地的35釐米攝影機,以及古董八釐米放映機、美國製35釐米套片機,甚至還有日本製煤油燈幻影機、各式古董手工照相機等。看得我這個小小相機迷也很入迷哦~
整個電影圖書館其實並沒有很大,所以也沒有花很多時間在這裡,入館需要小小的10元門票;喜歡看電影的人,也可以查詢電影資訊,前來觀賞免費的露天電影。突然想起高雄的電影圖書館與愛河耶:)))
- Mar 28 Sun 2010 16:48
[ 新竹/湖口 ] 磚紅街屋。湖口老街
這一天,看著天空透出陽光,我便興奮地邀約S一起出門走走,兩個人討論了一會兒,最後決定騎車到新竹的湖口老街走走,去年S自己一個人機車環島時曾經過此處。
S一派輕鬆地說:「大概三十分鐘就可以到了!」我收好簡單的出遊小包,便出門囉~雖然不曉得是不是真的只需要三十分鐘,但我的心理時鐘卻覺得多了很多時間,坐在機車上的屁股也開始又麻又痛,在我嚷嚷著屁股很痛的話語幾次之後,終於抵達!
近中午的時間,湖口老街的人潮不多,一些攤販已經開始做起了生意,也有三三兩兩的攤販還在準備當中。這樣子的稀疏人湖與商業行為,讓我稍稍鬆了點氣,便先跟S一邊悠閒地逛逛老街、拍拍照,一邊尋找中午用餐的地方。
湖口老街就位於省道旁,短短三百公尺長的湖口老街,老街兩側盡頭分別為「三元宮」與「天主堂」。過去因著鐵路通車、設站而熱鬧興盛的湖口老街,繁華了三十多年後也同樣因車站之遷移而沒落。這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磚紅色的寬敞市街,就這樣存留至今。
從網路蒐尋到的資料也才發現,湖口老街之所以仍能完好地保存兩側磚紅色街屋,而未被改善,是由於由於土地與建物分別屬於不同人所有而無法改建,才得以使老街街屋得以保留原貌保留至今,但歲月仍會對老舊的街屋留下痕跡,漏水及結構安全的問題,使得街屋除了牌樓立面之外,後方建物幾乎皆已翻修整建過。
- Mar 27 Sat 2010 07:50
[ 湖口 ] 舊時痕跡,大湖口、湖口天主堂
- Mar 24 Wed 2010 20:55
[ 新竹/橫山 ] 內灣戲院
大熱天下,我們在內灣老街尋覓午餐,最後S決定要在已經改裝成客家人文風味餐館的內灣戲院裡用餐。
內灣戲院是於民國39年由地方仕紳楊盛泉先生籌劃下,落成使用。
這座年過半百的老戲院,是頗具歷史意義的日式建築物,二層樓的木造屋舍,建築主柱以清水紅磚砌成,再以砂漿粉光,屋架則是採日式大跨距木,造組合工法完成,屋身則以當時極為奢侈的建材”板材”構成牆面,屋頂板、門窗、欄杆…等裝飾更花費不貲,屋頂再覆蓋日式文化黑瓦,整體景觀又以木造閣樓最迷人,常有愛好攝影人士前來此處取景。名聞遐邇的內灣戲院,更常出現於懷舊風光的電影中。
- Mar 20 Sat 2010 12:24
[ 新竹/橫山 ] 山林之間。內灣吊橋
- Mar 20 Sat 2010 10:52
[ 新竹/橫山 ] 內灣老街、天主堂、林業展示館
- Dec 12 Sat 2009 09:31
[ 新竹/關西 ] Mautu。馬武督探索森林遊樂區
- Nov 02 Mon 2009 18:56
[ 新竹/東區 ] 竹塹迎曦。東城門
在護城河親水公園待了一會兒之後,S與我決定穿越地下道,希望能夠到達圓環的另一邊。穿越過走下道,看到陽光穿越而入,映入眼廉的是位於新竹市東區東門街圓環中央的東城門,這一座竹塹城僅存的城門。
「竹塹」是新竹的舊稱,原本是平埔族竹塹社原住民所居住的地方,而竹塹城是台灣北部第一座石磚城,曾經是北台灣大甲溪以北的政治經濟中心,擁有一段相當豐富的歷史記憶。
當時分別建了東、西、南、北四座城門並開掘壕溝以堅守城內安全,而迎曦門為現在僅存的城門,周長約為2700公尺,半圓栱型的門洞為泉州白石所砌成,重檐歇山式的城樓與壕溝一起守護著竹塹城。
後方的城門,一旁立有道光九年(西元1829年)的「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石碑一方,見證了竹塹築的城史。
斗大的迎曦二字仍清晰可見。
- Oct 31 Sat 2009 10:11
[ 新竹/北區 ] 都城隍廟
自新竹火車站漫步著,沿途憑著方向感,終於抵達了城隍廟。
沒來過新竹城隍廟的我,看著周圍眾多小吃店家還以為抵達了新竹的某著名小吃街,周邊的熱鬧,只能用人車鼎沸來形容,還在左右張望著城隍廟在哪的時候,沒想到走著走著已瞧見了城隍廟廟牌樓。
都還不餓的我們決定先進去看看城隍廟囉。位於喧囂熱鬧的西門市場內,滿滿人潮依舊,怎麼拍都是人頭啊…回頭一望,發現進來的門叫做「東轅門」。
新竹都城隍廟,人稱新竹城隍廟,是位於台灣新竹市的城隍廟,列屬三級古蹟。
新竹城隍廟位在舊淡水廳右側,竹塹城西門街,主祀城隍爺及城隍夫人。由於新竹設縣,為臺北府初設府治,加上城隍靈蹟昭著,神格由廳城隍累陞至都城隍,故民間多稱為都城隍廟。
- Oct 30 Fri 2009 20:58
[ 新竹/東區 ] 護城河親水公園
從內灣回到新竹火車站後,S和我看著這難得的大好天氣,不四處走走實在挺可惜的,便決定就在這附近走走看看囉。
走出新竹火車站,自東門圓環往文化街方向,看到了這條河道,兩旁綠樹植栽佇立,河道旁人們在此乘涼休憩,涼爽與綠意讓我原先因著烈日而來的煩燥頓時全消散。就這麼站在橋上好一會兒,S喊了我,才移走向前。
似乎為新竹護城河舊橋遺跡,雖然已失去防禦功能,但仍能讓過往旅人感覺到過往歷史的存在...
此條河道為東門大溝,亦是新竹城早期的東城門護城河,從林森路至中央路長600公尺、寬約 56公尺,雖然在現今時代已喪失防禦功能,但經過市政府的規劃設計,將此打造成為「新竹市護城河親水公園」,讓休閒與歷史結合,提供了新竹市民另一處休閒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