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新竹縣市(遊記)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新竹市政府外拍完照之後,正對著新竹市政府的中山路上,發現了一棟特別的建築,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囉!仔細在外頭瞧膲,發現這一棟是新竹市消防博物館。

建於1936年的新竹市消防博物館,前身為新竹市消防局,目前是全台唯一的消防博物館。建築是由二層的消防辦公大樓及約六層樓高的瞭望鐘樓所構成,在當時這棟建築物是全新竹市最高的建築。

站在樓頂可以將全新竹市的景觀盡收眼底,若發現任何火災,便可透過設置在牆內的傳聲筒,將最初的情報報與在一樓的值勤人員,以掌握最佳契機,盡速出動滅火。


館內六層樓高的警鐘,相當特別,是目前台灣僅存的鐘樓之一。

消防博物館不僅有展示消防文物與歷史的功能,也具有各項防火救災的教育功能,館內有展示各個時期的消防器材,也有煙霧體驗室、滅火體驗區、消防設施操作區、多媒體放映區及CPR教學區等,規劃地相當不錯哦!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003
從新竹火車站前出發,往中正路一直走,經過了迎曦門,再待中正路步行約10分鐘左右便可以看到新竹州廳,也就是現在的新竹市政府。興建於臺灣日治時期的新竹州廳,是臺灣新竹市的古蹟之一,保存至今。

正對著中山路的新竹州廳,前方的寬闊的馬路,使得建築物看起來更加宏偉氣勢。下午時分,似乎沒有什麼洽公人員進出,讓我樂得自在地在附近拍拍照:)

DSC_0998

新竹州廳始建於1925年(大正14年),於1927年(昭和2年)11月26日完成上棟儀式啟用,1932年(昭和7年)再擴建入口門廊部分。1946年新竹縣政府成立,沿用州廳做為辦公廳舍,1982年新竹市改制為省轄市,州廳建築轉做市政府辦公廳舍至今。

新竹州廳採西洋建築風格,為二層樓紅磚建築,以「ㄇ」字形平面以加強磚造建築物,地板與橫樑主要使用鐵筋混凝土,兩個坡式斜屋頂由木屋架組立而成的木架瓦造斜屋頂,屋面材料使用日本黑瓦。

DSC_1006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造訪完市政府附近幾個建築後,最後要前往的是辛志平校長故居,在路上發現了「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目前為台台灣菸酒公司的新竹營業所。

日據時期的「專賣局」,是日本殖民台灣時期重要的經濟機構;所謂「專賣」,就是指商品由政府獨家銷售,禁止民間販售,政府掌握所有的貨源,制定統一價格,由於這些物品都是民生必需品,因此專賣利益豐碩,也成為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Tony的人文旅記,2007)。

日昭和11年(西元1936年)遷入新廳舍現址,並升格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成為新竹地區的菸酒直營中心。民國36年改名為臺灣菸酒公賣局新竹分局,不再經營食鹽,只賣菸酒,成了名符其實的菸酒專賣局(參考資料2)。

在建築風格上,「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是棟以水平線條為主軸的建築物,建築師之建築風格受現代主義影響,去除不必要的裝飾,外觀顯現簡潔優雅,在當時可說是極先進的建築成品。不若過去於老街常看見的巴洛克風格,窗戶以簡單的長形窗為主,沒有華麗的雕飾,只在大門入口之出利用厚重的仿假石襯托出建築物的莊嚴氣派;石柱上有些微的幾何裝飾,就是屬於古典樣式的建築風格。(參考資料2)。


參考資訊
1. Tony的人文旅記 [新竹市].新竹市役所.護城河.新竹州圖書館.竹塹城迎曦門.新竹專賣局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於1933(昭和8年)年建造,座位約五百人,昔稱「新竹市營有樂館」,為全台第一座具有冷氣設備之歐化戲院,其建築形式融合古羅馬與阿拉伯建築風味,是日本殖民政府後期二次大戰前,展示國力之公共建築之一。

  1945年光復後,有樂館改名為「國民大戲院」。除了播放電影外,並舉辦過音樂會及入伍徵召等各種活動。因位在中正路商業區地點適中,每遇到好片上映,必定車水馬龍。直至1980年,戲院在縣、市分家後,經營情形不僅面臨縣市財產糾葛,同時在娛樂媒體推陳出新下,漸漸禁不起市場考驗,終於在1991年暫停營業。
  
  1999年三月八日開工整修,2000年五月二十一日影像博物館落成啟用開館營運。影像博物館的成立,不僅做為電影文物典藏、展示、播放、研究及教育推廣等之用,並提供另類表演空間與影像歷史文化體驗,形塑市民共有、共享的影像空間。

--
這一天午後的新竹漫遊,走在中正路上,發現了位於熱鬧街上的影像博物館。其建築吸引了我的目光,一個人的漫遊嘛,所以想去哪就去哪囉,就到影像博物館裡看看(不過忘了拍照啦)。

館內的展示空間裡陳列了許多少見的各時期照相機、攝影機、放映機等,像是35釐米手搖式電影放映機、台製客滿牌35釐米放映機,還有攜帶型16釐米放映機、八釐米攝影機、瑞士16釐米攝影機、用於戰地的35釐米攝影機,以及古董八釐米放映機、美國製35釐米套片機,甚至還有日本製煤油燈幻影機、各式古董手工照相機等。看得我這個小小相機迷也很入迷哦~ 

整個電影圖書館其實並沒有很大,所以也沒有花很多時間在這裡,入館需要小小的10元門票;喜歡看電影的人,也可以查詢電影資訊,前來觀賞免費的露天電影。突然想起高雄的電影圖書館與愛河耶:)))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_9946
這一天,看著天空透出陽光,我便興奮地邀約S一起出門走走,兩個人討論了一會兒,最後決定騎車到新竹的湖口老街走走,去年S自己一個人機車環島時曾經過此處。

S一派輕鬆地說:「大概三十分鐘就可以到了!」我收好簡單的出遊小包,便出門囉~雖然不曉得是不是真的只需要三十分鐘,但我的心理時鐘卻覺得多了很多時間,坐在機車上的屁股也開始又麻又痛,在我嚷嚷著屁股很痛的話語幾次之後,終於抵達!

近中午的時間,湖口老街的人潮不多,一些攤販已經開始做起了生意,也有三三兩兩的攤販還在準備當中。這樣子的稀疏人湖與商業行為,讓我稍稍鬆了點氣,便先跟S一邊悠閒地逛逛老街、拍拍照,一邊尋找中午用餐的地方。

DSC_9943
湖口老街就位於省道旁,短短三百公尺長的湖口老街,老街兩側盡頭分別為「三元宮」與「天主堂」。過去因著鐵路通車、設站而熱鬧興盛的湖口老街,繁華了三十多年後也同樣因車站之遷移而沒落。這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磚紅色的寬敞市街,就這樣存留至今。

從網路蒐尋到的資料也才發現,湖口老街之所以仍能完好地保存兩側磚紅色街屋,而未被改善,是由於由於土地與建物分別屬於不同人所有而無法改建,才得以使老街街屋得以保留原貌保留至今,但歲月仍會對老舊的街屋留下痕跡,漏水及結構安全的問題,使得街屋除了牌樓立面之外,後方建物幾乎皆已翻修整建過。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大湖口

大湖口
湖口舊名為「大窩口」或「大湖口」,因鐵路興建而逐漸繁盛,因此早在清朝時期,老湖口地區即成為出入南北重要的門戶,並吸引大批的客家族群移居至此,當時不僅位居交通要衝,更是一處經濟活動熱絡的繁華城市。

S與我從湖口老街的舊街往新街方向漫步,最後映入眼廉的是老湖口天主堂,亦是老湖口著名地標。

由於湖口天主堂的前身是老湖口火車站,當時稱湖口驛站,設立於清朝劉銘傳興建的第一條鐵路沿線。

在當地熱心居民為湖口老街重建奔走的同時,天主堂新竹教區應大窩口促進會之請,配合湖口老街歷史建築物之再造,社區總體營造之新生,因此將老湖口天主堂作為湖口老街文物館兼新竹地區主教傳教史展示館,成為新竹縣轄內觀光景點。


大湖口

文章標籤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內灣戲院
大熱天下,我們在內灣老街尋覓午餐,最後S決定要在已經改裝成客家人文風味餐館的內灣戲院裡用餐。

內灣戲院是於民國39年由地方仕紳楊盛泉先生籌劃下,落成使用。

內灣戲院

這座年過半百的老戲院,是頗具歷史意義的日式建築物,二層樓的木造屋舍,建築主柱以清水紅磚砌成,再以砂漿粉光,屋架則是採日式大跨距木,造組合工法完成,屋身則以當時極為奢侈的建材”板材”構成牆面,屋頂板、門窗、欄杆…等裝飾更花費不貲,屋頂再覆蓋日式文化黑瓦,整體景觀又以木造閣樓最迷人,常有愛好攝影人士前來此處取景。名聞遐邇的內灣戲院,更常出現於懷舊風光的電影中。   

DSC_1246

老舊的播放器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_4076
走出了熱鬧的內灣老街,來到了內灣的著名景點之一:內灣吊橋

內灣吊橋位於內灣村的東方,橫跨著油羅溪,全長約147公尺,寬2.6公尺,設有2座吊索橋架的基墩,可供人車通行,穿越吊橋後,向西通往永豐大橋,向東可通往尖石鄉之北角吊橋,沿途皆是林蔭是許多登山健行者最愛的路線。 

DSC_4077
假日,就是要滿滿的像沙丁魚般的人潮吶!

DSC_4083
在橋墩處近距離拍一張,又有我很愛卻不太正常的光斑啦:p

DSC_4084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灣老街
抵達內灣已時近中午時分,低估了今天的超級好天氣,所以我們沒帶陽傘也沒戴帽子,整個都快被烤焦了…中午的時候,內灣老街已經始出現人潮囉。

內灣老街
內灣老街上的景點標示。

內灣老街
在老街走著走著,瞧見這樹上的可愛裝飾。

林業展示館
內灣林業展示館。林業其實是內灣過去很重要的產業之ㄧ,因此林業於歷史中所涵養豐富資源與過程,有其重要之意義,展示館之成立給予到訪之遊客對內灣林業文化有更深一層瞭解。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6007
工作後第一次公司員工旅遊,辦得小小的,地點選在離桃園不遠的新竹關西。
坐在遊覽車上,搖啊搖地看著影片,時間感變得十分快速,似乎才過沒多久就抵達馬武督森林囉!

馬武督探索森林
馬武督探索森林入園需要購買門票,全票票價是120元。

DSC_6078
自入口走入園區,最先映入眼廉的便是這座搭建起來的小屋,是偶像劇「綠光森林」的拍攝地點。由於鮮少看台灣的偶像劇,因此僅僅只聞其名罷了。不過,倒是感受到許多看過此劇的朋友們的興奮心情呀。

綠光小學
小屋裡的教室。昏黃的燈光營造出柔和、溫暖的氛圍。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護城河親水公園待了一會兒之後,S與我決定穿越地下道,希望能夠到達圓環的另一邊。穿越過走下道,看到陽光穿越而入,映入眼廉的是位於新竹市東區東門街圓環中央的東城門,這一座竹塹城僅存的城門。

「竹塹」是新竹的舊稱,原本是平埔族竹塹社原住民所居住的地方,而竹塹城是台灣北部第一座石磚城,曾經是北台灣大甲溪以北的政治經濟中心,擁有一段相當豐富的歷史記憶。

當時分別建了東、西、南、北四座城門並開掘壕溝以堅守城內安全,而迎曦門為現在僅存的城門,周長約為2700公尺,半圓栱型的門洞為泉州白石所砌成,重檐歇山式的城樓與壕溝一起守護著竹塹城。


後方的城門,一旁立有道光九年(西元1829年)的「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石碑一方,見證了竹塹築的城史。


斗大的迎曦二字仍清晰可見。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新竹火車站漫步著,沿途憑著方向感,終於抵達了城隍廟。

沒來過新竹城隍廟的我,看著周圍眾多小吃店家還以為抵達了新竹的某著名小吃街,周邊的熱鬧,只能用人車鼎沸來形容,還在左右張望著城隍廟在哪的時候,沒想到走著走著已瞧見了城隍廟廟牌樓。


都還不餓的我們決定先進去看看城隍廟囉。位於喧囂熱鬧的西門市場內,滿滿人潮依舊,怎麼拍都是人頭啊…回頭一望,發現進來的門叫做「東轅門」。


新竹都城隍廟,人稱新竹城隍廟,是位於台灣新竹市的城隍廟,列屬三級古蹟。

新竹城隍廟位在舊淡水廳右側,竹塹城西門街,主祀城隍爺及城隍夫人。由於新竹設縣,為臺北府初設府治,加上城隍靈蹟昭著,神格由廳城隍累陞至都城隍,故民間多稱為都城隍廟。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內灣回到新竹火車站後,S和我看著這難得的大好天氣,不四處走走實在挺可惜的,便決定就在這附近走走看看囉。

走出新竹火車站,自東門圓環往文化街方向,看到了這條河道,兩旁綠樹植栽佇立,河道旁人們在此乘涼休憩,涼爽與綠意讓我原先因著烈日而來的煩燥頓時全消散。就這麼站在橋上好一會兒,S喊了我,才移走向前。


似乎為新竹護城河舊橋遺跡,雖然已失去防禦功能,但仍能讓過往旅人感覺到過往歷史的存在...

此條河道為東門大溝,亦是新竹城早期的東城門護城河,從林森路至中央路長600公尺、寬約 56公尺,雖然在現今時代已喪失防禦功能,但經過市政府的規劃設計,將此打造成為「新竹市護城河親水公園」,讓休閒與歷史結合,提供了新竹市民另一處休閒的好去處。


妮娜 N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